<Back>
中国最大草原掀起生态型生产方式革命
稿件来源: 新华社
新华网内蒙古频道6月13日电 (记者柴海亮 阿斯钢)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近日推出一项重大举措,转变生产经营方式,发展生态畜牧业。
“这意味着内蒙古草原正掀起一场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革命。”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、蒙古族畜牧专家夏日说。“但是,这场改革与以往的畜牧业改革不同,它的出发点是恢复和维护草原生态,发展高效益的现代畜牧业,而不是追求养殖规模。”
这个拥有8800万公顷天然草场的中国最大草原,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推行了一次重大改革:草场承包经营,牲畜私有化。此举打破了牧区生产经营的“大锅饭”。其历史意义相当于中国农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。
但是,这一在中国牧区推广的改革,所引发的生产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,使牲畜头数在过去的20年间扩大了一倍达到6000多万头只。根据草地现状,普遍超载一倍以上。再加上气候干旱和草原建设投入不足,内蒙古已有近一半的天然草地沙化,退化。如今,内蒙古天然草地畜牧业已到了生产能力的极限,并且,生态恶化的草地已成为中国的沙尘源。
内蒙古政府此次出台的改革措施概括地说就是,牛羊转变“生活方式”,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;牧民转变“经营方式”,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,最终实现草地畜牧业由单一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、由生态掠夺型向生态保护型经济转变。
据内蒙古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官员透露,中国政府将在年内批准启动内蒙古草原舍饲禁牧工程。中央政府初步确定将给每公顷禁牧草地补助100公斤粮食和50元的草场建设费。这一工程主要在生态恶化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展开。内蒙古政府计划到2005年,禁牧轮牧面积达到可利用草原的50%以上,并通过每年200万公顷的草原建设,使人工生产的饲草料占实际需求的50%以上。
在过去的二年间,内蒙古已对这一个转变牛羊“生活方式”的做法进行了尝试。它深受农牧民的欢迎。内蒙古达拉特旗马场壕乡阳坡村农民郭八说,舍饲禁牧之后,不仅草地比以前绿了,而且通过政府扶持进行人工种草,牲畜改良,牛羊肥壮又值钱。
“发展生态畜牧业不是‘厚’生态‘薄’畜牧业,质量效益型的现代畜牧业经济与草原生态保护永远是唇、齿关系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徐柱说。“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终目的是生态和畜牧业的双赢。”
他认为,内蒙古业已形成的畜牧业产业为这项改革奠定了基础。目前,内蒙古乳品和羊绒制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的份额已高达9%和29%。
据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披露,今后,政府将倾力发展和扶持畜牧业产业,今年已落实2亿多元扶持50家农牧业龙头企业。到2005年,内蒙古乳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,主导国内乳业市场;羊绒制品力争销售收入80亿元,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%。
“内蒙古的生态畜牧业改革,既扬弃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优劣,又开拓了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,为此,它有望再次成为中国草地畜牧业改革的试验田。”徐柱说。
<Back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