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ack>
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将进行生态移民
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3日电(记者张云龙 张领)40多岁的鄂温克族女猎民达玛拉最近一直在筹划搬家的事。今年,中国最后的“狩猎部落”——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乡鄂温克人将要全民族的生态移民。
敖鲁古雅乡乡长古香莲说:“整个移民搬迁工程预计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,目前,自治区下拨的600万元人民币已经到位,过了3月,新的敖鲁古雅乡将开工建设。秋天,全乡就要正式搬迁。”
鄂温克猎民史称“使鹿部落”,是中国目前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。鄂温克猎民是鄂温克族分支里的雅库特人,他们一直被中国政府特许在山林中狩猎。
达玛拉和她的许多猎民同伴一样,对生活了近40年的故乡充满了留恋。敖鲁古雅意为“杨树林茂盛的地方”,地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腹地,距离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县约100公里的路程。1965年,鄂温克猎民从额尔古纳河畔的奇乾乡内迁到敖鲁古雅,正式定居。目前,敖鲁古雅乡生活著鄂温克、华俄后裔、蒙、汉等民族近500人,其中鄂温克猎民约230人。
现在大部分猎民已经逐渐融入现代生活,而像达玛拉一样的30多位老猎民,却仍常年居住在山上,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,保持著传统“逐驯鹿而居”的习惯。
随著林区的开发建设,达玛拉的生活来源逐渐从打猎转为饲养驯鹿,她家的130头驯鹿每年可以带来8000元的收入。但是山上的艰苦生活并不能保证仍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驯鹿得到发展。在根河市政府的引导下,圈养这一新的生产方式,在猎民当中逐渐发展起来。
新的生产方式开始改变猎民的命运。根河市副市长杜瑞霞说:“敖鲁古雅乡周围共有800多只驯鹿,进行大规模的驯鹿圈养对配套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但是,因为气侯原因,乡址地下永冻层发生变化,水患连年发生,已经不适合居住。另外,敖鲁古雅乡地处偏远,猎民居住分散,水、电、通讯、教育、医疗条件落后,对猎民的发展很不利。”
与此同时,中国政府的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”进一步深入开展,保护生态,让已经部分遭到破坏的森林得到休养生息,成为根河市政府的共识。于是一个大胆的决策诞生了:猎民整体搬迁,进行生态移民,一次性再造新敖乡。
长期从事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研究的专家孔繁志认为,移民预示著猎民从此走向新生活,有利于鄂温克民族的发展。这次搬迁是继30多年前告别原始社会生产方式之后,鄂温克猎民进一步融入现代文明的一个新开端。
对于生活在山上的达玛拉来说,搬迁是件好事。达玛拉曾经到北京参加过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,是“见过世面”的人。她说:“我很愿意搬迁,毕竟山上的生活环境不利于猎民长远的生存发展。我的儿子早在根河市上学,即使不搬迁,我迟早也会下山的。”
对于另外一些猎民来说,搬迁让他们充满了畏难的情绪。结婚两年多的索玉兰家生活困难,但仍表示:“这里挺好的,为什么搬呢?”乡长古香莲一语道破:“猎民担心的是,搬出了敖乡,民族是不是保不住了?”
杜瑞霞认为,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,就必须接受现代文明。根河市政府表示,敖鲁古雅乡移民后,仍保持原乡政府的建制,市政府继续执行有关民族政策,培养鄂温克族干部,鼓励和扶持教育、民族文化的发展,尊重民族风俗习惯,促进新敖鲁古雅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。
现在,敖鲁古雅乡新址初步选在根河市重点建设的满归镇,这里是大兴安岭林区铁路的北端终点,交通十分便利。据介绍,猎民新乡的住宅将全部建成35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,电话普及率要达到80%。新乡里学校、医院、电信、邮局等基础设施齐全。
乡长古香莲说,搬迁后,敖鲁古雅原乡址一带进行自然恢复,新乡的猎民则以饲养驯鹿为主,并逐步增加梅花鹿、马鹿等鹿种,力争几年过后,把新敖乡发展成根河市的鹿业养殖和鹿产品加工基地。她强调:“同时将发挥敖乡独特的民俗风情、人文景观的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旅游业,提升猎民的生活水平。”
<Back>
|